连续三年,济南年新增青年人才超过15万人;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时间:2025-07-26 18:06:16
到山东省济南市采访之前,我专门做了功课。
一个数据很惹眼:连续三年,济南年新增青年人才超过15万人;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这在北方城市中并不多见。
济南存在劣势。地处“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间,人才易受“虹吸效应”影响而流失。作为省会,其首位度较低、对人才吸引力不足,这是当地人的“心头刺”。
济南有强烈的人才需求。无论是推进“强省会”战略,还是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如何实现破局逆转?
“近年来,济南将人才工作提升至战略层面,突破既有束缚,积极借鉴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系统性推进各项工作,构筑起显著比较优势,实现了人才工作的新突破。”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王玉跃说。
营造氛围,真情感召,是增强城市磁力的重要一环。
5月22日晚,济南奥体中心体育馆内歌声回荡,2025届济南大学生毕业典礼盛大举行。这是济南连续第五年为大学毕业生举办隆重的毕业典礼。
当晚,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刘强出席毕业典礼,并以城市之名再次向大学毕业生发出诚挚邀约,传递出“此城可栖”的深切诚意。
从2024年起,济南还以城市名义举办大学生开学典礼,济南市市长于海田出席,欢迎大学新生筑梦济南,展示城市对青年人才的至高礼遇。
这是济南营造氛围、强化人才品牌建设的举措之一。
近年来,济南着力打造“一节一赛、一会一礼、一校一行”系列活动,通过举办“海右人才节”、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济南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发展济南校友经济,开展才聚泉城高校行及“海右人才”驻济高校行等,使人才切实感受到“济南值得”。
有这样一件事:灯光秀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传播媒介,通常依托商业广告实现运营收益。为打造济南人才名片,市委人才办多次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最终促成公益性质的主题灯光秀落地,以璀璨光影讲述济南人才故事。
有这样一个细节:2024年元旦前夕,市委人才办打算撰一篇新年寄语,激励人才向前奔跑。“为了能激发共鸣,领导带着我们反复打磨了十几稿,直到凌晨。”
济南市委组织部人才一处处长张磊说。这篇文章一推出,迅速被国内众多公众号转载。
“所有提升城市品质的工作都是人才工作。”几年探索实践下来,王玉跃这样认为。
让人才爱上一座城市,始于颜值,终于品质。政策是里子。
鲁先圣的故事颇有代表性。
从外地到济南30多年,鲁先圣一直从事文学和书画创作。他恪守着“埋首耕耘,不问收获”的人生信条,每天凌晨4点便起身写作,寒来暑往从未间断,先后获得鲁迅杂文奖、孙犁散文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奖项。
尽管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他从来没有奢望会和高层次人才评定联系在一起。
坚持“大人才观”,破除“唯学历唯职称”桎梏,让更多人才站在聚光灯下。去年年初,济南面向新就业形态和哲社文体人才出台专项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鲁先圣被认定为济南高层次C类人才,并获得相关补贴待遇。
多年来,鲁先圣始终秉持一个理念:一个人如果一生能朝着一个方向持续发力,哪怕一天只花3个小时,这个人也必定会成为这个行业的翘楚。
恰如鲁先圣的坚持,济南的人才政策,也始终朝着“在同类城市中始终保持比较优势”这一定位,持续发力、迭代升级。
2022年,济南发布人才服务支持政策(30条)、人才发展环境政策(30条)。3年来,济南对“双30条”进行了3次迭代。
今年2月,杭州“六小龙”爆火后,尽管工作繁忙,济南市委人才办一行还是抽出时间赶赴杭州实地考察学习。他们白天走访,晚上开会讨论,反思不足,借鉴经验。今年新版的人才政策中,新增了“青年科技人才创业支持”“博士后创业支持”等一系列创新举措。
学习,彰显追求。反思,折射格局。
既有“对标先进”的清醒,也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济南以一套“会生长”的政策体系,持续扩大覆盖面、提升精准度,推动“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可出彩”。
鲁先圣说:“我深深地爱着这个充满善意、到处流淌着温暖、成就了我的伟大的城市。”
一路走,一路看。
在历城区超算中心科技园,小伙尹贻生创办的睿恒智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短短几年间便在业内崭露头角。
尹贻生来自外省,在山东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选择留在济南创业。他掰着指头细数:科技园为入驻企业提供办公空间,项目参加济南的创新创业大赛获得资金支持,团队成员享受租房、购房补贴……
“这有效减轻了创业的负担。”尹贻生说。
聚焦人才“关键小事”、人生大事,近年来济南不断完善“吃住行医游娱购婚育”系列优厚政策,健全租购补一体人才住房保障体系,带给人才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让每一位奋斗者都能找到家的温暖,这座城市必将因人才汇聚而光芒璀璨。
“说一千道一万,人才工作最后落到的是每个人上,也就是人才的感受上。这决定了人才工作不能大而化之,要落到最小的颗粒度,工作要精准精准再精准、细腻细腻再细腻、温暖温暖再温暖。”济南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