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起步区已建成智能垃圾分类房50座
时间:2025-07-12 11:11:38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综合执法部副部长郭强介绍,济南起步区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垃圾分类作为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抓手,通过标准化建设、智慧化管理、制度化保障和全民性参与,构建了覆盖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的全链条工作体系。先后出台了《济南起步区2025年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济南起步区生活垃圾分类四级常态化联动工作机制》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垃圾分类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系统、规范的制度保障。
在分类投放环节,起步区重点推进设施标准化建设和收运模式创新。目前,全区已建成智能垃圾分类房50座,配备智能称重、消杀、除臭、电子督导等功能,大幅提升了居民投放的便利性和准确性。同时,新增智能回收箱10余台,设立大件垃圾、装修垃圾暂存点12处,并对现有分类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累计更新四分类垃圾桶2000余个,优化分类亭100余座,确保分类设施覆盖全面、布局合理。
在收运模式上,起步区创新推行“撤桶并点+音乐专线”模式,已在196个村居和3条商业街实现常态化运行。此外,起步区建成一座2000平方米的可回收物分拣中心,集回收、分拣、压缩、科普功能于一体,初步形成“两网融合”收运体系,有效提升了可回收物的资源化利用率。
在分类收集方面,起步区建立了“定点收集、定时清运”的标准化作业模式,并配备专业化的收运队伍。目前,全区共有其他垃圾收运车辆22辆、厨余垃圾收运车辆4辆、可回收物收运车辆3辆、有害垃圾收运车辆1辆,并配备60余名专业收运人员,确保各类垃圾应收尽收、分类运输。
为强化管理,起步区还建立了“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并定期对收运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作业规范。同时,鼓励社区、物业、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参与监督,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全民参与”的共治格局。
在运输环节,依托“互联网+监管”模式,为所有收运车辆安装GPS定位和智能监控系统,实时追踪运输轨迹和作业状态,确保运输过程规范透明。同时,针对不同垃圾的特性,规划了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专线运输通道,避免混装混运,提高运输效率。
在末端处置方面,起步区在崔寨片区建成全市首座半地下花园式生活垃圾分类转运中心,该中心兼具生活垃圾转运与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密闭处置功能,大幅提升了区域垃圾处置能力。同时,可回收物进入分拣中心进行资源化利用,有害垃圾则通过专业渠道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垃圾分类形成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