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职业学院用无人机打造“科技助农”特色项目
时间:2025-07-02 18:06:20
在济南职业学院智能制造系“鹏翼航模协会”社团活动室内,一群大学生正在调试着无人机,暑假将至,他们即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用所学的无人机技术帮助农民促生产,助力乡村振兴。
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的战略背景下,近年来,济南职业学院智能制造系依托国家级“双高计划”专业群优势,将无人机技术作为劳动实践与产教融合的核心载体,打造了“科技助农”特色项目。通过校企协同、师生共践的模式,赋能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与乡村可持续发展,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样板。早在2023年,济南职业学院便开始探索利用无人机下乡助农。智能制造系“鹏翼航模协会”师生团队来到济南市历下区义和庄村,针对核桃树病虫害开展无人机药物喷洒。他们通过优化飞行高度、航线与药量参数,完成4架次飞行、100亩林地作业,药物覆盖均匀度达95%,农作物产量提升15%以上。
“过去打药要背着几十斤药桶上山,一天最多喷5亩。现在娃娃们用无人机,眨眼工夫就完成!病虫害少了,核桃产量大大提高!”农户张大爷感慨地说道。将无人机技术应用到农业方面有着显著的技术优势。这不仅仅是一场效率革命,更比先前的技术更加绿色环保。实践队员济南职业学院2024级飞机机电设备维修2班王好琰表示,“这个无人机作业每分钟覆盖1至2亩,比人工快15倍。通过精准喷雾,农药用量减少30%至50%,节水90%,能够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后续,学院智能制造系组织服务队赴章丘、临朐等地农村多次开展助农植保服务,通过无人机精准喷洒农药,原本需数天完成的工作仅需数小时即可完成,作业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30倍以上。无人机的精准施药有效遏制了病虫害,助力村民实现农产品增产提质,直接带动村民经济收入增长,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利用无人机助农不仅于此,济南职业学院“鹏翼航模协会”师生团队还充分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为章丘区碎片化耕地建立三维模型,结合区块链存证划定土地边界,推动山地实现规模化流转,为智慧农场建设提供数据基础,通过三维建模有效助力乡村土地集约化。该团队还使用搭载多光谱相机的无人机定期巡航,实时监测作物长势(如叶绿素含量、病虫害热点),生成“处方图”,指导灌溉与施肥。在济南某社区小麦田应用中,团队通过多光谱诊断优化,小麦产量提升12%,化肥使用量降低20%。
近年来,济南职业学院智能制造系持续构建“五阶递进式”实践育人体系,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三农情怀的复合型人才。学院与省内多家无人机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学生分阶段在校学习理论、入企实操无人机调试。依托校内实训室模拟飞防场景(如病虫害识别、紧急避障),再赴田间开展真机作业。参与项目的学生均获得了“无人机驾驶执照”及企业实践认证,团队研发的植保参数优化算法,被济南6家乡村供销社采纳推广,实现“教学-服务-收益”闭环。
“下一步我们计划引入人工智能决策系统,实现无人机集群自主作业与农情预测。同时,依托全国低空物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合作村镇共建‘低空经济农业应用中心’,将之推广至黄河流域10个乡村示范区。”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智能制造系主任孙玉峰表示。从课堂到田埂,从技术到情怀,济南职业学院智能制造系以无人机为笔,书写科技赋能农业的职教答卷。当年轻的“飞手”们操控无人机掠过金色麦浪,他们托起的不仅是粮食增产的希望,更是乡村振兴的崭新未来。